English

有感于钱钟书先生的遗嘱

1999-01-06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假如那篇《关于死》的文字可以被看作鲁迅先生的遗嘱的话,那么先生的丧事并未按其遗愿执行;因为他的要求是死后“埋掉,拉倒”。想是许广平先生不忍拂敬仰先生的人最后送一送的心愿,那场面放在今天看也算是隆重的。

文学家的遗嘱读得不多,记住的也不多。今天之所以想起鲁迅先生的遗嘱和丧事,是因为另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离开了人世,遗嘱说丧事一切从简,不告别,不弄悼念活动,尤其是不要花圈,最后连骨灰都不留。钱钟书先生的遗嘱是符合他一贯的处世原则的,也是符合他的个性和性情的。难能可贵的是,杨绛先生竟能坚持让先生的遗嘱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本身需要很大的勇气——革世俗命的勇气。

钱钟书先生在生命结束时又当了一回智者,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按人们熟悉的话说,他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尽管他生前从不这么标榜自己。笔者曾参加过多次同事或友人的遗体告别仪式,说句实话,那大多数去的人只是在履行一种义务,并不是真正在表示悲痛,有些人甚至是职务要求去走一走形式的。灵堂里满屋子的花圈都是现买的,委实看着不成敬意。然而,人人都这么做,世俗要求人们走这样的过场。假如去者都像钱先生这样明智,恐怕亲人可以少受点心灵折磨,同事友人也会更加敬重并怀念逝者。报载跟钱先生遗体告别的只有三两个亲人,夫人杨绛撒了几瓣花;骨灰同其他人的混杂在一起埋掉了。闭眼一想,如此场面比一群一群人排队鞠躬更凝重些;在场的人哀悼之情是真实的,不在场的关心先生的一切的人听人描述这样的场景也能感受到那种哀思。委实如一些记者所说,钱先生的后事是“一场丧葬革命”。

先生生前许多真正的晚辈朋友都是抱着“不去打扰,便是尊敬”的态度对待他老人家的。我相信在先生去后,真正了解并尊敬先生的人们会给他这份宁静,留下他的著作反复咀嚼吟诵也就可以了。

死去原知万事空……世间能真参透的又有多少人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